中國時報【吳垠慧╱台北報導】
一般畫家將顏料揮灑在畫布這片天地;朱為白卻是一把剪刀,在畫布上或剪或割,露出布料內裡、抽出布邊鬚線,讓材料自呈原始面貌,展現東方抽象情境與人道禪境。詩人辛鬱寫了短歌《造空者》形容朱為白:「不造夢 這人 只造空 以一把剪刀 刻劃宇野」,而這也成了他於關渡美術館回顧個展「造空者」由來。
八十三歲的朱為白,是一九五○年代台灣現代藝術先鋒「東方畫會」成員之一。特別的是,朱為白並未接受學院的藝術訓練,除了自學,僅在前輩藝術家廖繼春的「雲和畫室」學習素描,在加入東方畫會之前就已展開現代藝術的實驗與摸索。
「真正的藝術創作來自頓悟,先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。藝術家要追尋自己的風格,正所謂『畫如其人,人如其畫』」,他早就領悟:「要做人未做、說人未說,表現沒有人表現的東西。」
朱為白出生南京,祖、父、長兄都以裁縫為業,朱為白從小嫻熟手藝,常巧手自製玩具為樂。一九四九年來台,一九五八年加入東方畫會開啟創作生涯,常和現代藝術健將霍剛、蕭勤、詩人管管和辛鬱等人切磋論藝。
「造空者」展出一九五○年代迄今各階段代表作,如一九五八年的木刻版畫《樂園》刻畫牧童與動物和平共處的畫面,「當時木刻版畫被視為共產黨的宣傳工具,或是天津楊柳青的年畫,都不具藝術性,所以我們提倡版畫藝術的發展。」
一九八一年的《秋》是朱為白開啟個人風格的關鍵之作。朱為白剪出布鬚邊後裱貼在另一畫布上,剪鬚邊的靈感來自童年的自製兔子燈籠,以竹編為骨架,外表糊上紙張後再剪些鬚鬚充當兔毛。「東方人要從自己的回憶中找尋,再轉化成藝術表現,這樣的藝術才有自己的文化背景、才有根。」
一九九五年的《破道》大膽劃開畫布,是為「不破不立」,畫面上單純的黑、白、紅三色是朱為白最喜愛的顏色,「黑、白是東方的陰陽,紅色象徵生命的活力。」近作《白中白》已讓刀割鬚邊取代筆劃線條,「自身還原空成為白。」
facebook貼版軟體中時日記回應貼文軟體部落格衝人氣流量軟體